1、[单选题] 当τ≥τp时,剪切虎克定律及剪应力互等定理()。摘要:1、[单选题] 当τ≥τp时,剪切虎克定律及剪应力互等定理()。A、虎克定律成立,互等定理不成立B、虎克定律不成立,互等定理成立C、二者均成立D、均不成立 2、[单选题] 材经过冷作硬化以后,()基本不变。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断面收缩率 3、[多选题] 在下列说...
A、虎克定律成立,互等定理不成立
B、虎克定律不成立,互等定理成立
C、二者均成立
D、均不成立
2、[单选题] 材经过冷作硬化以后,()基本不变。A、弹性模量
B、比例极限
C、延伸率
D、断面收缩率
3、[多选题] 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4、[单选题] 在拉压静定结构中,温度均匀变化会()。A、仅产生应力、不产生变形
B、仅产生变形、不产生应力;
C、既不引起变形也不引起应力
D、既引起应力也产生变形
5、[判断题] 粗细和长短相同的二圆轴,一为钢轴,另一为铝轴,当受到相同的外力偶作用产生弹性扭转变形时,其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是相同的。A、错误
B、正确
6、[多选题] 关于轴向拉压杆件轴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
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
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
D、轴力与杆的材料、横截面无关
7、[判断题] 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A、错误
B、正确
8、[单选题] 钢材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 ()出现滑移线。A、横截面
B、纵截面
C、最大剪应力所在面
D、最大正应力所在的面
9、[多选题] 第三强度理论不适用于( )A、脆性材料
B、塑性材料
C、变形固体
D、刚体
10、[单选题] 对于下列的两个剪应力计算公式:①τ=T/2πR2t 和 ②τ=Tρ/IP,下列结论中是正确的是()。A、①只适用于各种空心圆轴,②既适用于各种空心圆轴,也适用于实心圆轴;
B、对于空心薄壁圆管①、②虽然形式不同,但描述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C、①式仅利用平衡条件导出,②式曾利用平面假设和平衡条件;
D、①、②两式均根据平面假设导出。
11、[判断题] 构件的持久极限随构件表面加工精度的提高而增大。A、错误
B、正确
12、[判断题] 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A、错误
B、正确
13、[单选题] 细长柱子的破坏一般是( )A、强度坏
B、刚度坏
C、稳定性破坏
D、物理破坏
14、[多选题] 在矩形截面扭转轴中,横截上()的剪应力为零。A、短边中点
B、形心
C、四个角点
D、长边中点
15、[多选题] 雨篷过梁是( )的组合变形。A、轴心拉压
B、扭转
C、平面弯曲
D、轴心压缩
16、[多选题] 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17、[判断题] 扭矩的正负号可按如下方法来规定:运用右手螺旋法则,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当拇指指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同时规定扭矩为正;反之,规定扭矩为负。A、错误
B、正确
18、[单选题] 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A、形状
B、大小
C、材料
D、位置
19、[单选题] 中性轴上的切应力( )A、最大
B、最小
C、为零
D、不确定
20、[多选题] 单位长度扭转角与 有关。( )A、杆的长度
B、扭矩
C、材料性质
D、截面几何性质
21、[多选题] 会引起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因素是()A、集中力
B、集中力偶
C、分布力
D、温度变化
22、[多选题] 多余约束不会出现在( )中。A、静定结构
B、超静定结构
C、框架结构
D、桁架
23、[判断题] 一正方形截面的梁,当外力作用在通过梁轴线的任一方位纵向平面内时,梁都将发生平面弯曲。A、错误
B、正确
24、[判断题] 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A、错误
B、正确
25、[判断题] 一空心圆轴在产生扭转变形时,其危险截面外缘处具有全轴的最大切应力,而危险截面内缘处的切应力为零。A、错误
B、正确
26、[多选题] 顺正逆负”的正负规定不适用于()。A、剪力
B、弯矩
C、轴力
D、扭矩
27、[判断题] 只要在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力偶,杆件就会发生扭转变形。A、错误
B、正确
28、[单选题] 拉杆的应力计算公式σ=N/A的应用条件是:()。A、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B、外力的合力作用线必须沿杆件的轴线
29、[判断题] 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A、错误
B、正确
30、[单选题] 对于一个受拉力作用的等直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总变形为0,则各个截面上的线应变也为0;
B、若有温度变化,在杆内必产生温度应力;
C、某截面上的线应变为0,该截面上的正应力也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