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对其才气,王安石曾赞: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摘要:1、[判断题]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对其才气,王安石曾赞: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A、错误B、正确 2、[判断题] 先秦两汉的文章骈句只是偶而使用,在全篇中没有占到主要地位,并非有意讲求,侧重内容的对比,不尚文字的雕琢。A、错误B、正确 3、[单选题] 最早提出骈文的是( ...
A、错误
B、正确
2、[判断题] 先秦两汉的文章骈句只是偶而使用,在全篇中没有占到主要地位,并非有意讲求,侧重内容的对比,不尚文字的雕琢。A、错误
B、正确
3、[单选题] 最早提出骈文的是( )。A、刘勰
B、韩愈
C、柳宗元
D、庾信
4、[单选题] “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 )中。A、刘勰《文心雕龙》
B、西晋木华《海赋》
C、韩愈《与冯宿论文书》
D、刘师培《论文杂记》
5、[判断题] 《左传》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A、错误
B、正确
6、[单选题] 古代诗文,文备众体者则 ( )。A、杜甫
B、韩愈
C、柳宗元
D、苏轼
7、[单选题] “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是( )的逐奇论。A、樊宗师
B、皇甫湜
C、沈亚之
D、孙樵
8、[判断题] 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扩大了题材内容,原来侧重于于赞美功德、缘情写景的赋,发展到记事、载道、说理,无所不可。A、错误
B、正确
9、[单选题] 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文统的观念理解有误的是( )。A、穆修在偏重文的一方起了开创作用
B、古文家的文统观念与韩愈无关
C、尹洙和穆修的出发点都在于务实致用
D、文统主张切于世用,关注社会,反对空言心性
10、[单选题] 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A、《国语》
B、《荀子》
C、《论语》
D、《孙子》
11、[单选题] 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 )A、扩大了题材内容
B、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
C、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
D、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
12、[判断题] 用典使事是为了借古明今,以彼喻此,是骈文所独具的特点。A、错误
B、正确
13、[单选题] 以下认识有误的是( )。A、宋代官场上就应用最广的变成古文,古文运动取得彻底胜利
B、沿韩愈明道的传统走下去,易流于高谈心性,或浮华而而空疏
C、沿韩愈高古、奇怪的风格走下去,则流于泥古不化,晦涩难通
D、欧阳修敢于疑经惑传,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
14、[判断题] 柳宗元的语言与韩愈的妥帖瑰奇不同,他的语言简洁,但给人以峭厉之感。A、错误
B、正确
15、[判断题] 韩愈在其《乞巧文》最早提出骈文的。A、错误
B、正确
16、[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 )A、采用白描句式
B、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
C、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
D、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
17、[判断题] 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几乎句句用典,后来成为西昆体的典范。A、错误
B、正确
18、[单选题] 文章姿态变化,情韵不匮,方苞曾说欧公得( )之风神,A、《孟子》
B、《史记》
C、《离骚》
D、《左传》
19、[单选题] 唐初修类书与文学相关的目的是为了( )A、骈丽徘偶文章之用
B、学习行文技巧
C、革新骈俪文风
D、研习散文之用
20、[单选题] “吾文如万斛泉水,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出自苏轼( )。A、《韵语阳秋》
B、《答谢民师书》
C、《文说》
D、《江行唱和集序》
21、[单选题] 骈文正式成体是在( )A、西晋
B、东汉
C、西汉
D、魏
22、[判断题] 颜之推对魏晋文风的批判比较客观。A、错误
B、正确
23、[单选题]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A、对于技巧的追求
B、联想
C、事证
D、音韵变化
24、[单选题] 不属于韩柳在文体革新上成就的是( )。A、主张创新,师其意,不师其辞
B、发展深化了柳冕的“发乎性情,系乎国风”的教化伦常的君子之道
C、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
D、韩柳古文把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使之成为散文常用的手法。
25、[判断题] 韩愈有语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