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 )摘要:1、[单选题]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贸易往来C、战争与掠夺D、宗教传播 2、[判断题] **的制作方法传入阿拉伯地区,是由蒙古人攻打那里带去的。A、对B、错 3、[...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战争与掠夺
D、宗教传播
2、[判断题] **的制作方法传入阿拉伯地区,是由蒙古人攻打那里带去的。A、对
B、错
3、[判断题] 张骞通西域是件近乎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欧亚大陆上开辟了丝绸之路,被古代史学家称为凿空。A、对
B、错
4、[单选题] 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一定要信耶和华
B、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5、[判断题] 印度禅学这种讲究自我解脱,无视外部一切羁绊,等同万物、心物同观的理论,也无疑与了玄学有结合点。A、对
B、错
6、[单选题] 对楼兰古国“古墓沟”认识有误的是( )。A、位于通向楼兰故道的孔雀河下游
B、由42个墓组成墓葬群
C、这些墓组成七个像太阳形的、向外辐射的图案
D、距今3800年
7、[判断题] 波斯帝国灭亡后,景教徒就不想再用波斯来称呼自己,玄宗时期正式把波斯寺改为了大秦寺。A、对
B、错
8、[单选题] 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
B、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
C、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
D、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
9、[单选题] 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 )A、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
B、匈奴最强
C、大月氏败给了大夏
D、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10、[判断题] 《浑盖通宪图说》是利玛窦介绍天文学的著作,由徐光启笔录。A、对
B、错
11、[判断题] 平定高丽后,唐高宗将高丽故地划分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总隶于安东都护府。A、对
B、错
12、[单选题] 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
C、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D、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
13、[单选题] 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这位皇帝是( )A、顺治
B、雍正
C、康熙
D、乾隆
14、[单选题] 从佛教的正规说法来说,寺庙应该叫( )。A、僧伽蓝摩
B、精舍
C、支提
D、浮图
15、[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A、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人身材变高
16、[单选题]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为普贤菩萨道场、象征德行的是( )。A、安徽九华山
B、四川峨眉山
C、浙江普陀山
D、山西五台山
17、[判断题] 《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对西域的记载更加丰富、全面。A、对
B、错
18、[单选题] ( )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A、《西字奇迹》
B、《两国记法》
C、《二十五言》
D、《畸人十篇》
19、[单选题] 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A、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B、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C、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
D、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
20、[判断题] 在《后汉书·西域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有了对大秦国比较详细的记载,大秦即古罗马。A、对
B、错
21、[判断题] 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A、对
B、错
22、[判断题] 利玛窦是第一个把范礼安的传教方略自觉、认真实施的传教士。A、对
B、错
23、[单选题] 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 )A、大秦有类中国
B、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
C、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
D、“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
24、[单选题]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A、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25、[单选题] ( )是世界上横穿中亚、南亚大陆,并由南洋海路回到中国的第一人。A、法显
B、玄奘
C、朱士行
D、义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