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班组教学的发展,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摘要:1、[判断题] 班组教学的发展,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A、对B、错 2、[多选题] 课程与教学活动主要指(),以及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策略。A、课程的设计B、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活动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意义与取向D、开展、完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途径、手段与技术 3、...
A、对
B、错
2、[多选题] 课程与教学活动主要指(),以及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策略。A、课程的设计
B、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活动
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意义与取向
D、开展、完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途径、手段与技术
3、[多选题] 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4、[判断题] 认知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有马斯洛、罗杰斯等。A、对
B、错
5、[单选题] 以( )为主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A、传递语言信息
B、以直接感知
C、以直接训练
D、以欣赏活动
6、[单选题] ()目标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据一定的哲学或政治见解,推演出普遍的、一般的教育宗旨或原则,再将这些宗旨或原则运用于课程领域,使之成为课程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课程目标。A、表现性
B、展开性
C、普遍性
D、行为
7、[单选题] 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8、[判断题] 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主要代表有法国的萨特、海德格尔等。A、对
B、错
9、[判断题] 复式教学形式在我国已经不存在了。A、对
B、错
10、[判断题]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A、对
B、错
11、[判断题] 程序教学模式和自学—指导教学模式都属于自学辅导类模式。A、对
B、错
12、[多选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策略有:( )。A、课程采纳
B、课程调适
C、课程传达
D、课程再创造
13、[多选题] 下列属于体验性课程目标编写的表达方式有( )。A、经历
B、 应用
C、反映
D、领悟
14、[单选题] ()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15、[判断题] 教学系统诸要素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是最基本的非实体要素。A、对
B、错
16、[单选题]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具有独创性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工具
C、教学方式
D、教学原则
17、[判断题] 教学策略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和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A、对
B、错
18、[单选题] ()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类型
D、课程设计
19、[判断题]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提出的过程模式最为经典。A、对
B、错
20、[单选题] 以( )为主教学方法有讨论法、谈话法。A、传递语言信息
B、以直接感知
C、以直接训练
D、以欣赏活动
21、[多选题] 量化评价有多种类型,按照测验的形式不同分,有( )。A、随堂测验
B、操作测验
C、口头测验
D、纸笔测验
22、[单选题] 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23、[单选题] 侧重于培养自学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的课,适宜选择( )。A、引导—发现模式
B、情境—陶冶模式
C、自学—辅导模式
D、示范—模仿模式
24、[单选题] 教案即( )。A、学年计划
B、单元计划
C、课时计划
D、课题计划
25、[判断题]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A、对
B、错
版权声明:除特别声明外,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客服删除!

